您当前的位置是: 新闻中心>> 行业资讯>>科研感悟——个人经历的研磨发展史
科研感悟——个人经历的研磨发展史
点击:14644 添加时间:2016-12-08 13:15:00 信息来源:昊诺斯

个人经历的研磨发展史

作者:薛守维

  大学时跟随李静师姐做毕设,做转基因生菜的,那段时间,师姐每周都要很早去附近的菜市场买新鲜生菜。下图来自网络,买的可没这么干净,我们最看重的是要新鲜。 


  在整个实验里,有个步骤是提取生菜DNA,不管做什么提取,前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,不过当时没有用任何成品的试剂盒,我和老搭档郭江田都是用研钵手工破碎的,第一次没经验,用的是玻璃研钵,就是下面这种(图片来源网络)。


  液氮一倒进去就冻裂了,直接七零八碎,光剩一个研磨棒了,可能有没做过的朋友把研钵和蒸发皿分不清楚,下图是玻璃蒸发皿。


  一般在实验室里做水质的不挥发物质检测用,圆底的,放在水浴锅上用,需要恒重,所以越轻薄越方便使用,而研钵较厚,外面底部是平的,便于放置在实验台上,内部底部是圆形的,便于研磨,不易产生死角。
 
  下图是陶瓷蒸发皿,一般实验室不会用到了,因为比较笨重,恒重起来很困难,以玻璃蒸发皿做对比,玻璃蒸发皿重量从二十几克到四十克左右,而陶瓷材质的重量多在七十克左右。

  好吧,话题有点扯偏了。其实就是把玻璃材质和陶瓷材质做了个对比,下面登场时陶瓷研钵。


  陶瓷研钵优点是耐温差大,液氮温度是-196摄氏度,实验室室内温度25摄氏度,直接倒进去不会破坏,倒液氮的目的是在研磨生菜叶片时,迅速降低生菜环境温度,使研磨过程出现的水分随液氮升华掉,最终研磨的成品是粉末状,如果没有加液氮,最终出现的就是菜汁了,不利于转移到下一步操作。
 
  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加液氮,比如苹果,梨之类的,加液氮可能会形成冰坨状的硬块,不利于处理。这样的应该采用切片的方式处理,加液氮处理的一个前提就是样品要尽量薄,表面积要尽量大,这样才利于水分逸出,当然,个人认为苹果做了切片,如果还有必要的话,是可以尝试加液氮处理的。
 
  下图是液氮罐,外面一般有个软质的保护套,这东西怕磕碰。

  加液氮当时是用一个类似于早些年间走街串巷卖酱油醋酒的勺子,类似下图,但材质是金属的,且有挂钩。


  整个过程必须确保研钵里一直有液氮,这是研磨成功的保证。基本上一个人负责研磨,一个人负责加液氮,很是费力。两个人都要戴上厚厚的棉手套,不然按着研钵的手会被冻僵的,时刻不要忘记液氮的温度是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。
 
后来在药厂做菌类的DNA提取,那时已经比较先进了,用的是成品试剂盒,里面配置了小型的玻璃珠。不如下面的大,那个很小的。

  把需要破碎的菌体连玻璃珠一起放入小离心管,震荡粉碎。比当初的手工研磨算是先进了不少,但如果是做植物组织的,这个方法估计就不适用了。
 
  直到后来,网络上接触的人多了,才知道原来有家专门做研磨前处理的公司,他们产品不光可以减少液氮使用量,而且操作更加简洁方便。从微生物、植物组织、中草药、动物肌肉组织、甚至骨骼,都可以顺利处理。提取DNA时,可以选用自动组织研磨仪,方便后期离心,不用担心转移过程中的污染,根据样品选择各种类型尺寸的钢珠,机器可以设置间歇研磨,设置循环次数,运行时间,以及转速,整个过程全自动化,不光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,而且利于重现试验,减少不同人员个体操作影响。想了解下吗?请记住,昊诺斯。
 
注: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作者:薛守维



[ 打印本页 ]     [ 关闭窗口 ]
新闻点评
欢迎您对 科研感悟——个人经历的研磨发展史 发表评论
添加新评论
匿名发表(无需注册)
标题:
限定2000字符 >>查看现有评论